“约会”是假,“骗钱”是真!兰州皋兰公安48小时连续拦截13.3万元涉诈资金

网站首页 » 法治兰州

“约会”是假,“骗钱”是真!兰州皋兰公安48小时连续拦截13.3万元涉诈资金


来源:兰州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10-30 阅读次数:

“约会”是假,“骗钱”是真!近日,兰州市皋兰县公安局48小时连续拦截3笔“网络交友”涉诈资金,全额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3万元。


案 例 一


10月25日17时,一名受害人在“网络交友软件”客服诱导下,携带5万元现金,驾车到骗子指定地点“线下送钱”。民警闻令迅动、快速反应,最终在国道109线魏家庄附近成功拦截被骗资金5万元。


反诈中心.jpg


案 例 二


10月26日11时,又一受害人从安宁区携带5万元现金,驾车前往什川镇交付涉诈资金。民警精准研判、迅速出击,在什川服务区将受害人车辆截停,全额挽回被骗资金。


图片


案 例 三


10月26日16时,第三起同类诈骗案再次发生,民警又紧锣密鼓追踪布控,在兰秦快速路拦停受害人车辆,挽回被骗资金3.3万元。


图片


防骗指南之揭秘“执迷不悟”背后的诈骗心理学


骗子之所以能让受害人“执迷不悟”,甚至抗拒民警劝阻,是利用了一套精准的心理操控术:


“沉没成本”与“登门槛”效应:受害人往往在前期已小额转账数次(如会员费、保证金),不甘心前期投入打水漂。骗子此时许诺“这是最后一笔,完成即可见面并返还所有费用”,利用其翻本心理,诱使其进行“终极一步”——线下送钱。


营造“真实感”与“紧迫感”:线上转账数字是虚拟的,但亲手触摸厚厚的现金,会让人产生“交易即将达成”的真实错觉。同时,骗子会不断强调“名额有限”“警察会干扰你的隐私”,制造紧张气氛,迫使受害人不假思索地行动。


利用隐私与羞耻感:骗子深知此类行为受害人羞于启齿,于是以“保护隐私”“避免调查”为名,要求其进行单线联系、拒接一切外界电话。这恰好隔离了来自警方和亲友的劝阻声音,让受害人陷入信息孤岛。


编织“完美”剧本:整个流程从下载APP、联系客服到线下送钱,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剧本。受害人在这个剧本里扮演着“即将达成心愿”的角色,而警察的介入则被骗子预设为“剧本中的考验”,导致受害人反而将警察视为障碍。


 警 方 提 醒


警惕“沉没成本”陷阱!及时止损是明智选择,继续投入只会越陷越深。


任何要求“线下送现金”的线上活动都是诈骗!线下交付现金是诈骗分子规避线上支付风控的终极手段。


色情交易本身违法,更易成为诈骗温床!洁身自好,远离诱惑,是杜绝此类诈骗的根本。


接到96110劝阻电话务必接听!那是您在被骗边缘的“最后警报”,是帮您跳出迷局的“救钱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