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榆中县高崖镇,高原夏菜迎来采收尾声。整齐的田垄间菜叶舒展,泛着层层丰收的波浪,满载着新鲜蔬菜的农用车带着泥土的芬芳,穿梭在蜿蜒的乡村道路上……
连日阴雨让道路格外湿滑。10月22日午后,兰州市榆中县公安局高崖派出所民警叶文明、杨亚泱,辅警龚恒龙驾车前往新营镇走访。一路上,他们时不时停下警车,摇下车窗,提醒菜农注意行车安全。
行至八门寺村时,天气逐渐变差,不远处的半山腰上聚起雨云。村口转弯处一块平地上,几户村民正在装车,眼看就要下雨。
“走!下车帮忙。”叶文明说着,和杨亚泱跳上卡车,和村民一起忙碌起来。
“现在到了收尾阶段,菜价一天一个价,今天两块二,明天说不定就成一块八了。”一村民说。
叶文明一边麻利地将紫甘蓝装进网袋,一边接过话头:“你们种菜不容易,我们多跑几趟,帮着看看路、搭把手,都是应该的,菜这么新鲜,可不能因为天气耽误了好价钱。”众人加快速度将最后几袋子菜搬上车。
帮着拾掇好后,叶文明和杨亚泱来到上八门寺社和大泥窝社,和提前约好的两个社长聊了起来。今年菜价整体向好,加上“榆中高原夏菜”品牌效应,村民们有了不错的收入。秋收结束后,马上进入农闲时节。
“钱挣了,要守好、用好呢,不能胡折腾!”叶文明说,“除了我们做好工作,你们社长平时也要给村民们经常念叨着,不要上网络诈骗的当,远离赌博……”
大泥窝社社长连连点头:“我们打算这两天开个村民大会,再好好跟大伙儿说道说道。”
杨亚泱从警车里拿出一沓反诈宣传册和印有派出所联系方式的便民服务卡,分发给两位社长,“上面的案例都是咱们身边真实发生的,图文并茂,大家看着也直观。村子里发现有陌生人频繁串门、搞些不明不白的‘讲座’什么的,一定及时跟我们联系。”
随后,叶文明和杨亚泱又去了趟中咀岭。前几天,两家因地头倒剩菜叶发生纠纷,派出所及时进行沟通调节,消除了矛盾,双方承诺以后互不影响。看着之前堆积的菜叶已清理完毕,他们这才放心离去。
此时,已是下午4点,警车驶向新营镇罗景村煜盛翔蔬菜保鲜库。
相较于田间地头,这里面临涉农纠纷多、外来客商多、治安状况复杂等问题。为此,高崖派出所组织专门警力增加巡防力度,加强对运输司机、采购商贩等流动人员的信息核对登记,通过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做好社会面管控工作,有效遏制涉农领域违法犯罪。
“菜库晚上降温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人员全部撤离”“互相让一让,交菜不要抢”“现金要保管好”……叶文明对菜库负责人和村民们细细叮嘱。
菜库负责人一边点头应着,一边指着角落里几个正在核对单据的外地商贩说:“我们都按规定来,有些司机急着装菜,偶尔会为了车位吵两句,不过都不碍事,我们劝劝就好了。”“纠纷解决不了,第一时间找我们,别自己硬扛。”临行前叶文明再次嘱咐。
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高崖派出所摸索出一套“独家方案”——“三级联调”机制。即:联合乡镇综治中心及司法部门成立工作专班;联系村社干部深入调查、摸清事实;联动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共同协调处理。同时,配合“背对背调解,面对面协商”模式及“三个一”跟踪机制(每周一次联合回访、每月一次法治宣讲、每季度一次邻里恳谈),实现了将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3月,龙泉乡村民张某因多年家族土地分配问题与其叔父多次发生冲突。高崖派出所走访了解后,启动“三级联调”机制,联合乡政府综治中心、司法所、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乡贤代表开展深入调查核实,调取1999至2005年村土地台账,还原土地权属历史脉络。同时,向双方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权属规定,厘清土地增值补偿等经济关系。经过几日的连续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签署了调解协议书,这场近20年的纠纷至此终结。今年以来,高崖派出所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起,化解率100%,返乡人员、流动人口排查走访率均达到100%。
“水库很深,边上湿滑,天也快黑了,收拾一下赶紧回家吧。”在回所的路上,叶文明发现有人在高崖水库边垂钓,存在安全隐患,便停车上前耐心劝离。这样的安全隐患排查,已成为他们的日常。
“不知不觉,今天又跑了将近70公里。”龚恒龙笑着说。
对于有着两镇一乡、298.1平方公里辖区的高崖派出所而言,一天几十公里的工作里程并不算长。但派出所就是用这每次几十公里的“在路上”,串联起家长里短的安宁,守护着高原夏菜丰收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正如高崖派出所副所长李正龙所说,“我们目标就是让老百姓不仅能安安心心挣钱,更能踏踏实实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