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城关区深化“诉调对接”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

网站首页 » 区县动态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城关区深化“诉调对接”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


来源:甘肃法治报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4-10-25 阅读次数:

城关区作为省会兰州的中心城区,人口多、经营主体多,矛盾纠纷集中,城关区人民法院诉讼案件量占到全省法院的1/7,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城关区在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的同时,健全完善“诉调对接”制度机制,从阵地建设、专业化调解构建、调解队伍建设、诉前调解流程管理等方面入手,实现了诉前调解从平台搭建向实质解纷、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转变,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化解在基层。


今年1至9月,城关区法院登记民商事纠纷35153件,运用“诉调对接”机制流转综治中心22251件,完成调解17850件,调解成功12305件,流转率达63.3%,成功率达68.9%。截至目前,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19089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8.9%,切实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减轻了群众诉累,实现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多中心一体化运行


城关区某地产项目工程亏损,导致拖欠农民工刘某等103人工资370万元。7月21日,城关区法院将案件分流到城关区综治中心调解。接到案件后,综治中心立即联系施工方及在兰的农民工代表,从情、理、法多方面反复做工作,多次组织公检法司工作人员依法调解,敦促地产企业想方设法解决欠薪问题。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农民拿回了辛苦钱。


为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城关区以综治中心为牵引,推动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等多中心一体化运行,建成34个功能室,一站式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化解、诉讼服务、公证业务、心理疏导等一条龙服务。积极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商事调解资源,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形成资源整合、力量协同的多元解纷机制,通过“诉前辅导、对接导入、派单流转、组织调解、跟踪督办、强化效力、回访问效、卷宗归档”等流程,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止于未诉。


城关区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诉讼服务窗口,派驻12名法官团队入驻,实时指导诉前调解,参与疑难纠纷调解,承担司法确认和速裁快审等工作任务。对适宜调解的民商事纠纷按照“一天分派、两天签收、三天调解、七天归档”标准,精准分流、全程管理、跟踪办理、全链化解,调解成功的纠纷现场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简易案件直接开庭速裁,实现“调解+司法确认”“调解+速裁”高效对接。截至目前,法官在综治中心开庭审理简易案件976起。


13.png

城关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调解一起医患纠纷。


走专业性调解之路


今年3月,城关区综治中心收到城关区法院流转的某物业公司诉72名业主的批量物业纠纷案件,派单物业纠纷调解室进行调解,区住建局、法院、法律咨询专家共同参与调解。一方面,向物业和业主代表释法析理;另一方面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协调物业酌情减免费用。最终,物业公司同意业主补缴欠款并减免部分费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物业纠纷是城关区综治中心受理的诉前纠纷中占比较高的一类。今年1-9月,物业纠纷调解室完成调解261件,调解成功148件,调解成功率达57%。


针对诉前调解案件量大的现实情况,城关区综治中心还积极对接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妇联组织、商会,先后引入金融借贷、房产物业、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2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商会调解组织,成立了15个类型化调解室,每个调解组织根据擅长的专业、行业领域进驻相应类型化调解室。


按照纠纷类型将法院流转的民商事纠纷派单到相应类型化调解室。调解员处理擅长领域的案件,能够更好地理解争议焦点,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调解方案。同时,大量类案调解实践又丰富了调解员的调解经验,经过实战化训练,确保每一类案件“调得专、调得精”。


激发诉前调解新动能


为进一步推进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城关区综治中心建立调解员培训长效机制,聘请了一批退休老领导、老法官、老干警,目前共有调解员195名。他们通过集中授课、案例研讨、以案代训、模拟调解等方式定期开展培训。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调解员集中培训17场次,案例研讨32次,以案代训123场次,有效提高了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中心建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法律专家,有17名法律咨询专家入驻中心,有效发挥专家“把脉”作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1-9月,法律咨询专家参与中心诉前案件269件,提出法律建议26条,促进了综治中心整体工作提质增效。


城关区综治中心还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以公益形式引进7支第三方机构专业力量,以“心调”介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助力“诉调对接”工作更加专业化、人性化。一方面,中心心理咨询师值班期间参与矛盾调解,帮助当事人释放情绪压力,打破沟通障碍,引导当事人表达、倾听、换位思考,为理性解决问题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教授调解员基本的心理分析方法,帮助他们在调解中更好地应对当事人的情绪,通过心理疏导提高当事人对调解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从而增强诉前调解的成功率。今年1-9月,心理疏导团队参与化解婚姻纠纷32起,财产继承纠纷2件41起,物业纠纷17起,开展心理疏导技能培训11轮次。(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