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绘就苑川新“枫”景
近年来,榆中县金崖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构建“一中心多平台、三调联动、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塑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就地化解”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和谐动能。 金崖镇积极推进综治中心工作标准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推进多平台资源向一中心汇集,努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化解烦心事”。围绕“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服务高效”理念,高标准建设镇综治中心,整合信访接待、访调对接、警调对接、诉调对接、法律咨询、分析研判、矛盾调解七大功能,打造“全链条闭环式”调解平台。通过警情分流、诉前调解、信访联调,将矛盾纠纷止于庭外、化于诉前,2024年累计化解诉前纠纷46件,调解成功率98%。充分发挥内设法律服务室前端作用,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法律援助案件38件,为群众依法维权筑牢基础。 “以前调解纠纷全靠‘铁脚板’,现在‘线上接单+线下处置’效率翻倍。”金崖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金喜雲介绍,金崖镇创新“传统+科技”双轮驱动模式,线下以17个村91个村民小组为单元,建立“网格化排查”机制,全年开展拉网式排查24轮次。线上全面应用“人民调解智慧系统”,实现297件“随手调”案件实时录入、动态跟踪,矛盾纠纷化解周期缩短40%。通过“线上预警+线下处置”,全年排查隐患苗头性问题89个,提前介入化解率100%,实现“零群体事件、零民转刑案件”目标。数字背后,是“家门口调解室”的温情服务,是“炕头调解法”的情感共鸣,更是“枫桥经验”在金崖镇的生动实践。 在寺隆沟村,一场因宅基地引发的邻里纠纷刚被就地化解。村调解委员会联合老党员、乡贤组成“熟人调解团”,仅用2小时便促成双方和解。“村里的事,大家信得过‘自己人’。”村党组织书记金韬说。 金崖镇抓实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工作,推行“1+N”调解队伍模式,以镇综治中心为枢纽,发动镇村干部、法律顾问、乡贤能人、网格员等362人组建“全域调解员网络”。发挥“老支书调解室”“一约四会”等阵地引导作用,用“乡音土话”化解宅基地、婚恋纠纷等民生问题193件,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12场次,覆盖调解员200余人次。 “基层治理的关键是让群众成为‘主角’。”金崖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全镇将继续以‘一中心’串联多元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跃升,绘就苑川河畔更美的‘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