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兰州市检察机关将最高检、省检察院“检察护企”“检护民生”新要求融入服务保障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通过构建支撑有力的创新服务新体系,织就检察“兰丝带”,为兰州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检察力量。
充分发挥制度引领作用
制定《关于服务和保障口岸经济发展的对接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联络工作办公室,依托已设立的“检察服务联络站”推进工作,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设立全省首家“检察护企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兰州新区检察院与中川机场海关签署《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备忘录》,出台《关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检察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及实施方案,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检察力量。
持续深化合作交流
市检察院成立“公益诉讼检察+网格”工作小组;西固区检察院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兰州新区检察院在兰州新区综治中心挂牌成立“公益诉讼举报中心”。全市两级检察院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窗口职能”,开辟“一带一路”司法保护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多举措激发普法宣传新活力
今年以来,兰州市检察院组织走访各类商会17家,全体干警实地走访企业834人次,定期会商14次,开展联合培训10次,先后发放涉企法律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企业问题线索44条,解决问题线索39条,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能动履职狠抓提质增效
全市两级检察院共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批准逮捕145件255人,提起公诉174件383人;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批准逮捕15件22人,提起公诉20件71人。城关区检察院办理了兰州首例出售出入境证件案件,实现了维护经济治安环境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保障兰州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榆中县检察院办理的岳某某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案金额达57万余元,为维护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做实做强兰州检察文化品牌
由市检察院牵头主办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检察机关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司法协作机制第一次联席会,签署协作机制意见;西固区检察院积极打造“西检企航·丝路安澜”检察文化品牌,体现检察服务口岸经济的品牌内涵;兰州新区检察院突出打造美丽新区,将“天蓝蓝”品牌升级为“青绿山水”品牌,严厉打击危害生态环境犯罪。
“数字引擎”释放法律监督新动能
全市两级检察院先后将20个模型上架到最高检模型平台“甘肃省检察院模型库”,研发的“公安刑事未结案件法律监督模型”和“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模型”上架到“最高检模型库”。西固区检察院运用数据模型库筛查出线索9件,监督公安机关撤案6件;兰州新区检察院筛查出辖区13户空壳公司,督促行政机关追缴税款1169.8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