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从“解决得了”到“解决得好” ——榆中县综治中心开启实战化运行新局面

来源:甘肃法治报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4-10-27
字号:A A    颜色:

2024年10月25日,《甘肃法治报》刊发文章《从“解决得了”到“解决得好” ——榆中县综治中心开启实战化运行新局面》,现予以转载。


报纸.jpg


今年7月19日,榆中县综治中心开启规范化建设后的实战化运行新局面,构建起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基层治理指挥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解决得了”到“解决得好”的转变,推动基层治理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3个月来,榆中县综治中心实行周调度、月部署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值班制,18个乡镇综治中心同步建立领导干部值班接访制度,每周固定一天时间接待群众,解决诉求、化解纠纷。截至目前,各级综治中心不断强化“三调对接”,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983件、解决群众诉求35615件;全县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警情类矛盾纠纷、信访总量环比下降18.5%、16%、64%,基本将矛盾纠纷“吸附在中心、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


诉调对接  一站式多元解纷


8月上旬,榆中县城关镇朱家湾的40余户村民欲起诉某农业公司,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并向其支付拖欠的土地流转费。榆中县法院将这批案件分流至县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认真审查证据材料,理清双方争议焦点,当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到现场调解。最终有32户村民与农业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完成欠款支付,其余案件转入诉讼程序处理。


榆中县综治中心搭建起“前端防范、中端化解、末端巩固”纠纷协同化解链条,在榆中县法院设立“诉讼服务”窗口,按照“一天分派、两天签收、三天调解、七天归档”标准,创新“调解+速裁”模式,建立诉讼案件风险联控机制。


3个月来,榆中县法院流转诉调案件1235件,分流率达69%,调解成功1017件、调解成功率达82%,做到精准分流、全程管理、跟踪办理,实现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


在此基础上,榆中县创新成立全省首家金融纠纷调解服务中心,采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集律师调解、赋强公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于一体,先后调解成功金融案件1810件。


警调对接  一揽子为民解忧


“羊上村牦牛将我们村耕地踩踏10余亩,正值收获季节,已经造成经济损失。”8月中旬,榆中县公安局马坡乡派出所接到窑沟村村民报警,担心耕地再遭破坏,请求民警寻找牛主人并索要赔偿。


经民警实地查验,窑沟村5户农户,12.5亩耕地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在确定牛群主人为羊上村村民安某后,安某表示愿意向受损农户赔偿,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未达成一致,且情绪激动,一时难以做通工作。民警按照“警调对接”机制要求,将这一警情类纠纷推送至乡综治中心解决,综治中心组织调解员、两村村书记、派出所民警、法律顾问进行现场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律顾问向涉案双方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干部通过资料查询、现场问询等方式再次核实农户耕地受损亩数及种植种类,通过咨询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确定赔偿均价,两村村书记及派出所民警分别对涉案村民摆事实、讲道理,劝说和解,双方终于就赔偿金额等问题达成一致。


榆中县全面建立乡镇综治中心与同级派出所“警调对接”工作机制,将纠纷类警情全量推送至综治中心,按照“高风险一天介入调解、中风险三天完成调解、低风险七天内调解”要求,及时介入化解、定期跟进回访,实现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命案联防,有效防范“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


访调对接 全链条纾难解困


9月27日,榆中县信访局接访汪某某等3人,反映陕西某工程有限公司拖欠他们工资17.6万元。经核实研判,榆中县信访局启动“访调对接”机制,将此信访问题导入综治中心依法化解,综治中心及时组织调解员、律师、人社、信访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仅用半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当场发放3名信访人工资14万元,剩余3.6万元待工程验收完10日内发放,双方对调解结果均表示非常满意。


榆中县聚焦群众“访难、访累”问题,将县信访局与县综治中心合署办公,做实场所、程序、数据、力量、责任“五个对接”,通过“网格+信访”抓源头预防,构建部门联合接访、法律咨询、心理疏导、专业调解闭环化解机制。截至目前,共对接信访事项38件,调解成功35件,成功率达92%。


为将“事了心不顺”“未实质化解”“易暴雷”等重点矛盾纠纷彻底化解,榆中县实行持续跟踪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长效化管理,全链条纾难解困,确保各类纠纷化解得力、解决得好。全面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对未及时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进行督促,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群众满意率达100%。(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