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安兰州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着力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健全机制,打造“小兰帮办”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在“智治”支撑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便民服务全覆盖 零距离
聚焦便民服务中的突出、高频事项,优化上线“帮您查”“帮您约”“帮您办”“帮您缴”等事项142项,涵盖民政、教育、就业、社保、户籍、交管、健康和养老等12个方面,累计访问量393.1万人次,让指尖办事省心省时省力。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梳理集成家政服务、快递代收、紧急抢修、粮油保供等便民项目,累计认证上线各类商家1.7万余家,居民就近享受各类服务523.6万余次,构建起有温度的社区生活共同体。持续建强“小兰帮办”志愿服务队,开展线下帮代办服务,推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办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乡街、村社办理,实现为民服务“不来即享、基层可办”。
二、诉求办理创联动 重实效
迭代升级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打造小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按照“一中心牵引、三平台支撑、五机制保障”的运转模式,集中资源优势和力量上线运行“小兰帮办”公众诉求平台“我有话说”“我要报事”模块,把报事权赋予每位群众,鼓励群众“说事、议事、主事、言事”,拓展城市管理部门“随手拍、随时报”等渠道,在“我要报事”模块中引导群众及时反映自身诉求、报送身边隐患,在“我有话说”模块把群众关心关切转化为意见和建议,实现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群众急难问题线上流转、线下处置、闭环办理,先后收集各类诉求事件12650件、办结12259件、办结率97%。健全上下贯通的双向办理模式,按照“社区响应为主→街道联动响应→县区全域响应→市级兜底响应”的处置流程,市级办理170余件、县区办理300余件、乡街办理5000余件、村社区办理6000余件,达到了驻守干部现场解决一批、社工委联动各方解决一批、逐级研判上报协同解决一批的效果,确保各类事项能落实、有回音、做到位。
三、社区治理聚力量 强正气
全面构建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以全市427个“社工委”为基础,开设“我来双报到”和“驻守工作专区”,累计报到单位494个、驻守干部16526人,开展驻守任务6143项,实现单元作战、联防联控。在“小兰帮办”上搭建“有事好商量”“志愿服务”“矛盾调解”“心理咨询”“社区图书馆”“社区发布”“特色亮点”等功能模块,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扶贫帮困、敬老爱幼、环境卫生和走访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6万余次。上线“兰州学习”和“公安说反诈”栏目,打造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主阵地,累计发布各类咨询信息1732条,特别是社区线下联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反诈、打击养老诈骗等各类宣传活动,让新风正气充盈网络空间和社区生活。
四、疫情应对动态管 精准控
疫情期间,先后上线来兰返兰登记、居家隔离上报、红黄码人员扫码记录、核酸检测筛查预警等管理模块,日均处置各类防疫信息6万余条,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智慧防线。集成整合“场所码”功能,生成商超、小区、宾馆酒店、交通卡口等各类场所码25.1万个,累计扫码量7亿次、日均扫码量64万次,实现对人员通行的动态管控。推动“小兰帮办”扫码接口与小区物业门禁系统对接,海量扫码为流调溯源和风险人员排摸管控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依托“三公(工)”协同机制搭建疫情防控数据模型728个,推送精准化分析结果数据1450余万条,极大提升了风险人员的精准管控效率。推动上线“居医通”平台,提供“在线咨询”和“新冠咨询”两项服务,配备在线医生21人、心理咨询师3人,为广大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复诊等线上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