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向人民“交卷”!2020兰州政法工作全景扫描

责任编辑:唐永 发布时间:2021-02-03
字号:A A    颜色:

2020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政法委的有力指导下,兰州市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将全省政法工作大提升行动作为谋划推进兰州政法工作的总抓手,严格对照年度任务,以“八个聚焦”统揽,用“八个提升”检验,全力以赴战疫情、防风险、护稳定,下足功夫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中扛起了首位责任,在决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彰显了省会担当,全面巩固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良好局面,推动实现了全市政法工作思想大解放、行动大担当、成效大提升。



005.jpg


1

 聚焦贯彻政法工作条例
聚力提升领导政法工作水平


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为坚持党对政法工作领导总纲领、总遵循,科学谋划部署,创新制度机制、夯实工作根基,全市政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党领导政法工作总体格局不断巩固市委始终把政法工作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政法工作的决策部署一律纳入市委常委会学习领会,对执行情况一律列为市委督查事项跟踪督办,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2020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中的重大事项41项,并先后组织召开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全市公安工作会议和市域社会治理等11个专项工作会议,对政法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政法工作效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对政法工作亲自统筹、以身示范,定期听取、审阅政法重点工作专题汇报,作出专门批示2次,批办重要事项60余次,推动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事项和突发事件。在2020年启动的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纲要中,将维护社会稳定、平安兰州建设等重点内容纳入全市发展全局谋划、整体规划、项目化推进落实,明确相关重点制度、重要保障措施。


二是党领导政法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坚持制度机制建设这条主线,市委制定出台《中共兰州市委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对全市各级党委、党委政法委及政法各单位的任务和责任清单作出系统性谋划、整体性安排。围绕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职能,市委政法委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1规则+3办法+4制度”配套措施,不断增强政法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着眼健全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等配套制度机制,建立平安兰州建设专项协调运行机制,出台《关于新时代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公安工作的若干措施》等10余个制度文件,制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等责任清单,形成了责任更加明确、运行更加顺畅的统筹协调格局。特别是建立社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及维护社会稳定职责任务清单,出台《关于加强校地协同做好新时代高校领域维稳工作的指导意见》《兰州市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施办法》,形成“1个协调机制统揽、3个具体办法指导、1个责任清单落实”的维稳工作新格局。以省委和中央督查为契机,全面整改督查反馈问题,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条例》成色质量,得到中央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是党领导政法工作基础根基不断夯实。十三届市委把督促检查作为有力抓手,对市委政法委和市级政法各单位巡察实现全覆盖,确保了中央和省委关于政法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市财政每年列支3.4亿元保障“雪亮工程”示范城市运行。投入1.28亿元保障应急处突力量,投入4550万元建成兰州反恐联勤指挥部,政法工作保障水平得到有力提升。由市委、市政府与8个区县、97家部门单位签订责任书,并逐级分行业分领域层层签订责任书,实现平安兰州建设责任制全覆盖,对上年度考核优秀单位按照每人2个月全额工资落实奖励。充分发挥督导推动作用,结合《条例》贯彻落实、“两会”维稳安保、扫黑除恶、市域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分别成立专项督查组,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8个区县和兰州高新区,并延伸至部分乡镇、村社开展实地督查,以严督实导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006.jpg


2

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聚力提升维护政治安全水平


——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有效提升重大隐患防范应对能力,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
——推进“大网安”建设,实施“净网2020”专项行动,及时处置网上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5万余条,有效净化了网络政治生态。
——成功举办“抵制邪教,从我做起”集中宣传月文艺巡演。强力推进第二轮“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培育无邪教示范县1个、建成无邪教街乡15个、村社168个,群众识邪防邪能力不断提升。

007.jpg


3

聚焦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聚力提升服务发展大局水平


坚持围绕中心“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努力为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保障全疫情常态化防控和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精准服务新冠疫情防控阻击。及时成立疫情防控维稳工作专班,日均投入警力4000余人、群防群治力量9600余人参与疫情防控,全面配合做好卡口查控、社区防控、医院管控等工作,圆满完成8批次1828名境外回国人员接控留观“国家任务”,新区公安局中川派出所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制定政法领域涉疫情风险责任清单,开展涉疫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先建成监管场所科技法庭,开启远程办案新模式,依法办理涉疫刑事案件39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二是精准服务重大节会维稳安保。制定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办法》,充实1250人应急处突队伍,圆满完成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等重大节会维稳安保任务。

三是精准服务民生经济健康发展。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出服务“夜间经济”“地摊经济”若干措施,创设服务企业“护航警官”,建成“平安驿站”11个,组织企业法治体检600余家,全方位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从严惩治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依法审理金融借贷、民间借贷案件6098件。建成兰州金融仲裁院,筹建兰州仲裁委知识产权仲裁院、“一带一路”兰州国际仲裁院,依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61件,切实加强了对兰州特色品牌、文化创新类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落实“零门槛”落户政策,将5.8万余失地农业人口纳入当地社区管理,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73.61%。持续推进“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依法起诉破获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2件,推动了兰州段黄河流域生态持续改善。

008.jpg


4

聚焦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聚力提升平安兰州建设水平


聚焦立体化防控、精准化打击、多元化化解、全覆盖管控,精心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兰州。

一是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创达标、三年促提升”总体思路,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40多个部门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组,推动试点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倾力打造“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乡镇强执行”的三级联动治理架构。形成了1个实施方案为统揽,1个责任清单明职责,《综治中心建设实施意见》《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N个配套政策促落实的“1+1+N”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立了101项具体指标,科学设置考评办法,以责任到位确保落实到位。10月21日,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第一次经验交流会议上,我市向全国介绍了经验做法。


二是重拳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盗抢骗”“黄赌毒”“套路贷”、涉枪涉爆等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集中开展命案风险防范治理,23起命案全部侦破,抓获命案逃犯18人。建立电信网络诈骗打防新机制,组建反诈专业队伍,实现市、县、派出所一体化作战,破获电诈案件1561起、同比提高94%,抓获嫌疑人768人,打掉贩卖、中转涉案“两卡”窝点16个,电诈发案升幅全国全省最低。大力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全链条打击整治毒品犯罪活动,破获毒品案件557起,打掉涉毒团伙71个,拔掉“钉子”对象42名,抓获重大涉毒逃犯22名,缴获海洛因22.26公斤、合成毒品53.54公斤,吸毒人员社戒社康执行率达99.5%。

三是持续推动“枫桥经验”向城乡社区治理延伸。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重大政策制定调整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成稳评报备事项409件,不予实施5件。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积极推行综治中心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集中化解模式,大力推广小西湖枫桥式派出所、刘兰香警务室、村民说事室等基层治理品牌,持续加大对征地拆迁、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探索建立区县、乡镇街道和村社三级联动的“金字塔”式调解网格体系,努力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目前全市设立调解组织1509个,配备调解员7125人,建立法庭调解室6个,推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780件,化解率达99.6%。

四是突出抓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以打造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为契机,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雪亮云眼”应用,完善“六网一体化”防控体系,推动提升市域安全防范水平。强势开展合成作战实体化运用,持续完善四级治安巡逻防控网络和反恐制暴巡防“PTU”“TPTU”警务模式,优化组织86个巡逻区、18支PTU巡控组、21支“金城快骑”力量常态化武装巡控、动中备勤,有效预防和压减刑事、治安发案,全市“两抢一盗” 发案下降39.9%,治安案件下降18.9%,全社会安全系数明显提高。

五是全面落实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措施。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预警和应急机制,制定流动人口《登记指南》,流动人口办证量全省第一,占比61%,持证人13项基本服务得到有效保障。推进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加强过渡性安置和帮扶教育,建立刑满释放人员信息核查和刑满解除社区矫正人员衔接制度,依托社区矫正视频督查系统和电子腕带对社区矫正人员全天候定点监控,严防脱管漏管发生,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13837名,解除矫正12325名,衔接刑满释放人员1650人,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2%以内。严格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累计录入“治安重点人管理系统”患者852人,实现了管得了、管得好的新局面。

六是持续加强公共安全领域风险管控。狠抓事故预防“减量扩大”工作,强化危爆物品源头管理,围绕危爆物品安全整治开展督查,督促整改问题隐患3079项,责令停产停业整顿2户,依法关闭注销企业2家。纵深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全市中小学、幼儿园1014个一键式报警装置、2525个视频监控联通公安网,设立护学岗781个,全年未发生涉校案(事)件。搭建“智慧交通警务云平台”,落实“路长制+网格化”, 全面排查整治交通安全隐患,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同比下降4.4%、17.3%、9.7%、49.1%。

009.jpg


5

聚焦全面打赢收官之战
聚力提升长效常治能力水平


聚焦深挖根治和长效常治的年度目标,以“一十百千万”行动、“六清”行动为牵引,统筹推进扫黑、打伞、治乱、建制一体发展,持续扩大扫黑除恶战果,专项斗争各项主要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一是注重深挖攻坚。建立市县两级扫黑办与纪检监察、政法机关“双挂账”制度,年初对所有34件在办涉黑涉恶案件分级“挂账”督办,公安机关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班,专案攻坚;检察机关逐案调度,督促指导;审判机关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集中力量对在审涉黑涉恶进行攻坚;纪检监察机关一周一敦促、半月一汇总、一月一调度,“一案一策”持续深挖,推动实现快侦快诉快判。至目前,全市共打掉黑恶势力122个,破获刑事案件125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80人,查扣冻结涉案资金29.26亿元;检察机关受理涉黑涉恶案件113案1022人,办结110案995人,在办3案;审判机关受理涉黑涉恶涉霸涉伞案件103案957人,审结93案806人,已开庭未宣判7案,未开庭3案。特别是我市侦办并一审判决的“2·12”特大套路贷案件,是全国扫黑办重点督办、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起针对线上网贷、以组织领导黑社会定性审判的案件,该案的审判推动了全国在打击新领域、新业态黑社会犯罪法律进程,实现了互联网黑社会犯罪定性审判的突破。

二是注重清仓见底。组织开展线索摸排核查攻坚行动,严格落实线索专管、备案抽查、提级复核、督查问责、承诺报备等制度,实行销号管理,累计摸排受理涉黑涉恶线索10101件,办结10041件,办结率达99.4%。部署开展百日追逃行动,全力缉拿涉黑涉恶案件在逃人员,10名目标逃犯全部到案,成为全省最早实现“逃犯清零”的市州之一。大力推进“惩腐打伞”,实现一查到底、限期查结,纪检监察机关因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立案142件,处理30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78人,组织处理130人,移送司法45人;同时,推动“以案明纪”,向全市通报“惩腐打伞”典型案例,强化震慑,警示全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三是注重行业治理。组织开展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10大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梳理行业领域堵点、漏点、风险点清单,多次召开行业整治调度推进会、专题工作会,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实化细化行业监管责任,健全完善常态化排查管控机制,有效防止“前打后生”现象发生。累计向相关行业部门发出“三书一函”289份,已反馈落实254份,行业领域的30个突出问题已全部整治完成。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40个,甄别清理不符合任职资格的村、社区“两委”成员322人,严防黑恶势力向基层组织侵蚀渗透。

四是注重长效常治。着眼巩固斗争成果,今年相继召开3次扫黑除恶领导小组会议、4次扫黑办主任会议和20余次重点工作推进会、专题调度会,研究部署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工作。全面推动省委“惩腐打伞”专项巡视问题整改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同志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并深入区县、街道、集贸市场和市直部门调研督导问题整改工作,省委巡视组反馈的3个方面15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梳理、归纳和提炼专项斗争以来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等,建立形成线索分类管理、快速交办、限期办理、重点督办、反馈答复,案件提前介入、同步办案、庭前会商、评查评估,案后分析总结、查找源头、定向反馈、限期整改、举报奖励等20多项制度机制,推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规范化开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高密度推进扫黑除恶主题宣传,全面推广行业整治等经验做法,省市媒体刊登各类扫黑稿件2200余篇、刊播新闻千余条,悬挂各类宣传标语上万幅,努力营造了全民参与专项斗争的浓厚氛围。

010.jpg


6

聚焦深化政法领域改革
聚力提升法治兰州建设水平


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细化落实中央《改革意见》和省上《责任清单》要求,加快推进法治兰州建设重点项目,推动提升了司法为民服务效能。

一是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制定下发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要点,联合开展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等5项重点工作专项督察,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3部,制定修改政府规章2部,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71件,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持续有效整改。全面落实“法律八进”,圆满完成“七五”普法验收,举办全市推进依法治市暨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普法志愿者普法行”专项宣传,全方位推进《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建成“一地一品”法治文化阵地1335个、法治文化广场53个,组织普法宣传8600场次、线上普法1100场次,全民法治意识持续提升。

二是加快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市法院加快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启动运行新型审判团队,全面落实法官责任制、专业法官会议制度、院庭长办案制度,规范有序推进人员分类管理,全面推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机制,通过速裁程序办理案件4480件,安宁法院被最高院表彰为“全国一站式多元纠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市检察院重新组建调整检察官办案组,落实检察官动态管理制度,制定检察官业绩考评《实施细则》和司法辅助人员考评《实施办法》,推行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工作,城关检察院被最高检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市公安局深化市县两级内设机构改革,完成森林公安转隶工作,完善“大部门大警种”警务模式,重新划分警务区836个,派出所警力占分县局警力52%,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47%,基层警力占比明显提升。

三是加快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深入开展“守初心、担使命,集中排查整治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制定案件评查《实施办法》和优劣案件评选《实施办法》,动态调整执法监督人才库,集中推进“三个十”案件评查活动,建立排查整治《问题清单》,全面排查各类案件3万余件,查摆整治问题44项,推动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七里河分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面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协助纪委监委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接待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5396件,打击处理违法信访人员149人。扎实推进“执行攻坚会战”专项行动,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执行案件结案16333件,结案率56.1%,执行到位资金27.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四是加快推进政法公共服务建设。推行“互联网+公安政务”,加快兰州公安大数据分中心建设,先期整合信息资源162.35亿条,提供69类基础数据查询服务接口,建成全省首个“无人警务室”,提供3类11项业务24小时自助便捷服务。投资417万元建设“两个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成知识产权法庭上诉案件网上报送和远程开庭对接系统,办理网上立案、跨域立案7967件,线上音视频调解案件1118件,电子送达197575件,实现“数据多跑路、服务更快捷”,市法院自主研发的审判管理智能软件被中政委评为“司改亮点”,被最高院评为“智慧法院”典型案例。优化升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办理法律服务4.8万件,挽回群众损失1950万元,目前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使用。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兰州市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与援助中心,依托综治中心普遍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室,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有效预防了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011.jpg


7

聚焦强基固本三大行动
聚力提升政法基础保障水平


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持续强基础、挖潜能、聚合力,打造政法工作新平台新模式,助推政法工作质量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以“强基行动”行动延伸工作触角。将政法委员配备纳入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一体推进,全市111名政法委员于3月底前全部配备到位,于6月开始全面落实津贴待遇,并细化规范政法委员9项岗位职责,形成上下贯通、权责明晰的工作体系。开展政法委员“线上线下”专题培训10轮次,疫情期间全市政法委员“线上培训”被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报道推广。举办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创新提出综治中心建设“四化四有四联”机制,融合兰州三维数字系统、“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等系统平台,科学设置“一厅四室”,协调职能部门进中心上平台,全面推行“搭建平台、部门履职、限期办理、群众满意”运行模式,实现综合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目前,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已全部批复设立、挂牌运行,配备各级综治中心主任、副主任130名,配备率100%。制定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五个一”网格架构模式,完善划分城乡基础网格8304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1044名,整合构建“全域覆盖、多网融合”的网格服务体系,创新实施“党建+网格”“一核多元”“百姓档案”等措施,搭建起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新平台。由市委政法委负责联系包抓的我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共享集市”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优秀案例,正宁路社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表彰。

二是以“挖潜行动”提升政法工作效能。抢抓全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机遇,以协同办案和数据共享为主线,提前完成网络连通调试、平台运行测试等工作,建立了教育管理、联席会商、运行维护等规范化机制,确保平台运转高效、取得实效。至目前,平台运行平稳、案件流转顺畅,已推送六类案件962件,同时创新提出“6+N”工作思路,将83件贩卖毒品、信用卡诈骗等常见罪名案件导入平台流转,探索出了具有兰州特色的试点答卷。高标准推进平安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整合“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三维数字系统、综治信息系统、政法部门信息系统、“雪亮工程”等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数据视频的汇聚共享,推动科学化预测预警预防。持续巩固“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建设成果,拓展城乡视频联网应用范围,推动辖区视频图像资源联网共享,实现了重要部位、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以“聚力行动”壮大政法主流舆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兰州市涉政法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全市政法网军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起100人的专职通讯员队伍和243人的政法网军队伍,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场的主导权、话语权。持续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升级打造出兰州政法融媒体工作室,构建市县乡三级宣传矩阵,开通运行官方微博、微信、头条及抖音账号120余个,“兰州政法”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达8.6万余人,日均阅读量过千,新媒体账号引关圈粉能力大幅提升。不断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连续策划《抗击疫情兰州政法在行动》《市域社会治理“兰州实践”》《学习贯彻政法条例进行时》等“一月一主题”系列宣传报道,相继推出“上榜上单”优秀新闻作品,《兰州镇街政法委员培训班“线上开课”》等4篇稿件被中政委微博、长安剑推送转发,《一条民生热线联通千家万户》等3篇稿件在《法制日报》头版刊发或整版报道,《甘肃兰州套路贷背后的夺命深渊》在样式社会与法频道播出。积极创新宣传载体,在第二届“陇原剑”杯甘肃政法“三微”大赛斩获13个奖项,荣获市州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微电影《一嗒哩》在第五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中获奖,《阳光透过的夏天》荣获第八届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

012.jpg


8

聚焦全面从严管党治警
聚力提升政法队伍建设水平


坚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大事来抓,推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法单位主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扎实推进政治建警。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制定出台并推动实施政治轮训制度和政治督察暂行办法,累计开展各类集中学习1600余次,进行专题讨论550余次,铸就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分级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不断拓展“党建+”学习模式,组织开展微党课评选、现场观摩交流、“支部书记大讲堂”活动,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注重一线历练,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抗击疫情等重大任务中,第一时间启动战时党建工作机制,特别是组织党员干警下沉街道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14000余人次,推动政法干警树目标、勇担当、争一流。

二是从严落实协管协查。制定《加强政法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办法(试行)》,细化7项协管职能,今年以来区县党委政法委书记任免事项征求意见2人次、副书记报备4人次,市委组织部研究确定市管干部考察对象时听取意见91人次、参与考察市管干部2人次,干部协管机制逐步走向正轨。制定《市委政法委协助市纪委监委做好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暂行办法》,建立协助核查、违纪违法线索分类处置、督查工作、责任追究、结果运用等5项协查机制,推动形成执纪监督工作合力,今年以来政法机关向市纪委监委移送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5条,形成了较大震慑。

三是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完善干警素质能力培养体系,紧盯执法办案、反恐维稳、起诉审判、刑罚执行等实战要求,举办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业务“学比练赛”强化班和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学比练赛”提升班,组织法院干警赴南梁干部学院、玉门铁人学院、舟曲法官学院开展业务素质培训,依托各类网上平台分系统开展优秀庭审评选和优秀裁判文书评选,全面提升政法干警司法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社会沟通能力。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法治兰州建设”知识竞赛、《民法典》知识竞赛等,举办《民法典》专题辅导11场2223人次,促进政法干警知识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提高。

四是扎实开展教育整顿。公安机关高标准推进“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紧扣“六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和试点工作“四项任务”,先行先试、快行快试,构建打造“1643”工作体系,创新推出“六最六抓”具体举措,建立健全《构建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大监督格局的意见》《政治建警考评办法(试行)》《民警辅警“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规定(试行)》《队伍思想状况调研分析制度(试行)》等7大类38项制度规范,形成了具有兰州公安特色的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路径举措,试点工作成效受到赵克志部长和孙新阳组长、冯延主任等公安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新华社、法制网、人民公安报等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五是做到激励约束并重。压紧压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政治责任,全力治顽疾、严纪律、转作风,依法查处俞泉等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执法司法腐败案件74起103人,有效净化了执法司法环境。健全依法履职保护制度,推进职务序列改革,增发抚恤金、慰问金90余万元,落实心理健康辅导、伤病救治“绿色通道”,通过“团圆计划”实现14对双警异地夫妻家庭团圆,政法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完善表彰优秀政法干警常态化机制,对雁滩派出所等15个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和关春明等30名全市优秀人民警察予以表彰,为34个集体247名个人送奖到岗,涌现出2020“最美基层民警” 贺小东、全国先进工作者刘庆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政法干警职业荣誉感不断攀升。